I'm A Cyborg But that's OK

http://www.cyborg2006.co.kr/
導演的話~
煮飯仔~
起初我用輕鬆的心情對待這齣戲。它只是八個計畫之一,比起花了五年的復仇三部曲和已經籌備很久的下一齣電影<Evil Live>,<再造人之戀>彷彿一個被孤立的小島。也許它像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,或是暴力名導森畢京柏比較溫和的作品<Junior Bonner>。當然,我不是把自己跟這些偉大的藝術家比較。攝製的過程樂趣無窮,觀眾亦會看得開懷。我想拍一套我女兒和朋友都看得捧腹大笑的電影,結果我真的拍了這齣連自己都不相信是來自我手筆的電影...該怎樣說好呢?在我眼中,<再造人之戀>就像玩「煮飯仔」,一大堆小孩子扮大人打掃煮飯,一本正經地用那些迷你碗碟廚具。在這遊戲裏,每個人的角色都釐定得清清楚楚 - 誰是誰,誰又負責做什麼。在現實中,不少成年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,自己又為什麼要生存,並因此變得苦惱。比一般人想得更投入、更困惑的,會被關進「現代避難所」(精神病院)。無論成年人怎樣看待這種假的角色扮演,小孩子煮飯仔時的確有條有理、嚴謹認真。同樣地,每一位精神病人都百分之百投入他們自我創造的世界裏。在這套戲內,「現代避難所」是一個大幼稚園似的新世界。每一個病人的狂想和錯覺都是一個獨立宇宙,一個又一個的宇宙,集合在這個半真半假的世界裏。這是現實中精神病院不會發生的奇蹟,而帶來這奇蹟的是「同情心」(sympathy)和「憐憫」(compassion)。而「同情心」這元素其實早已於出現在我其中兩部電影的標題中:<Sympathy for Mr. Vengeance>(<復仇>)和<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>(<親切的金子>)。在這兩部戲後拍<再造人之戀>,令我更明白到表達「愛」比表達「恨」更難。要「愛」得真摯而不虛偽原來出乎意料地困難。無論如何,我希望你會喜歡這套戲。那麼,一切都會OK了。
─朴贊郁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